
插针机设备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需适配不同尺寸、结构、针脚间距的产品,这就涉及模具的更换与调试。对于企业来说,换模是否复杂、效率如何,是衡量设备实用性的关键指标之一。
目前市场上较为好的插针机,多采用模块化模组结构设计,使换模操作相对简便。操作人员只需松开定位螺钉,替换上下模组件,并通过定位销快速对准,大多数标准产品换模时间可控制在15至30分钟内。同时,部分设备具备自动归位、模组自校准功能,可进一步提升效率。
然而,如果插针产品结构变化较大,如针脚间距变化、PIN脚数量差异显著,则可能涉及夹具、电动推杆、导轨定位等的联动调整,此类非标换模工作量相对较大,需工程人员配合完成。
此外,插针机是否具备存储多套参数功能也会影响换模复杂度。支持参数一键切换的设备,能显著减少换线后的调试时间。若没有此功能,则需手动调整插入深度、推针速度、停止位置等控制参数,操作周期更长。
因此,从选型角度建议选择支持快换结构设计的插针机,并配备视觉定位或辅助校准模块。企业内部可建立标准化模组库,提升换模效率,减少因频繁换型造成的产线停滞。